#热入血室证#
辛亥二月,毗陵学官王仲景妹,始伤寒,七八日,昬寒,喉中涎响如锯,目瞑不知人,病势极矣。
予诊之,询其未昏寒以前证。
母在侧曰,初病四五日,夜间谵语,如见鬼状。
予曰,得病之初,正值经候来否。
答曰经水方来,因身热病作而自止。
予曰,此热入血室也。
仲景云妇人中风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发作有时,此为热入血室,医者不晓,例以热药补之,遂致胸膈不利,三焦不通,涎潮上脘,喘急息高;
予曰,病热极矣,选当化其涎,后当除其热,无汗而自解矣,予急以一呷散投之。
两时间,涎定得睡,是日遂省人事,自次日以小柴胡汤加生地黄,三投热除,无汗而解。
辛亥()年二月,毗陵教官王仲景的妹妹患病。起病时诊断为伤寒病。七、八天来,精神萎靡昏沉,畏寒,呼吸时喉中痰鸣,响声如锯,两目闭合,目不识人,病势十分危急。
诊察时,询问其出现昏沉,畏寒前的病证;
她母亲在一旁回答说:“起病四、五天的时候,晚常会胡言乱语,尤如遇见了鬼神。”
我又问:“患病时,是否恰好月经来潮?”
答道:“正好月经刚来,因为身体发热,患病后月经自然停止。”
我说:“这是热入血室证。”
张仲景说:“妇女外感风寒,出现发热,正值月经来潮,白天神识清楚,晚间胡言乱语,妄见鬼魅,这是热入血室的病证。”
前面的医生不认识这种病证,按常例使用热药温补,于是导致胸膈阳气宣散不利,三焦气机阻滞不通,水津不布,聚而生痰,痰涎壅滞,上涌于胃脘胸中,使呼吸急促,胸闷气喘。
我说:“本病证热邪亢盛,治疗应当先化痰诞,然后清除热邪,不用发汗就可使病证解除。”我当即给病人用了一呷散,两个时辰过去,病人喉中痰涎消除,呼吸平稳,能够入睡,当天就清醒过来。
第二天,改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服了三剂,病人热邪清除而痊愈。整个治疗过程,没有发汗驱邪,疾病即痊愈。
本案始为外感风寒,因正值月经来潮,血室空虚,表邪乘机内陷则成热入血室之证。
邪热与血相互搏结,血室瘀阻,所以经水适断,病在血分,不在气分,气属阳,血属阴,白昼属阳,夜间属阴,故入暮则发谵语。
如医者不辨,误用热药温补,则热邪更加炽盛,热与血结,瘀阻更重。血瘀气滞,气机不畅,所以胸膈不利。
三焦水道决读功能失调,水道不通,痰饮内停。痰热上壅蒙闭心窍,而有喉中痰鸣,胸闷嘴急,呼吸急促,神昏不省人事等症。此乃误治变证,因病情危重,当急则治其标,服一呷散,即用生姜、薄荷调服南星药末,以祛胸中痰热,待痰热一除,神志清晰,则当治其本病。
许氏遵仲景法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助正祛邪,再加生地,意在加强清热凉血之功,气血两清,则热邪可除,血结可散。
由此可知,在复杂的病情中,能分清标本先后,权衡轻重,既尊仲景法度,又有自己化裁,如无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是不可能做到的。
小结
1、“热入血室”特指妇女在经期感受外邪后,邪热乘虚而入于血室,与血相搏而出现的一组病证。
症状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白天神志清醒,夜则神昏谵语等。
《伤寒论》
第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是实而泻之。
第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第条: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
2、一呷散即《九龠卫生方》驱风妙应散。疗危恶诸风,角弓反张,失音不语,牙关紧急,涎潮发搐,目瞪视,精神昏塞。(呷:迄甲切,吸呷也。)
本方源于《普济本事方》卷八
大天南星(不拘多少)
煎服法:
上选腊辰日,以河水露星宿下浸四十九日,浸毕取出,用米泔水洗去滑,焙干为细末。每服大人用一钱,不小儿一字,并生姜薄荷汤调服。如牙关紧急,口紧不开,即斡开口,先以此药末揩牙,须臾口开,即温温灌之。
注:本文选摘自《伤寒九十论译评》是在许叔微《伤寒九十论》的基础上而成,主编为张启文,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0。封面图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