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是延续伤寒论而来的,属于杂病范畴之内,每个章节讨论不同的病,但是其辩证的基础还是以伤寒论为主,本次伤寒与金匮的解说与书籍的撰写,我采用许多过去历代的经方大师如江阴曹颖甫撰写的《伤寒发微》与《金匮发微》,四川唐容川撰写的《中西汇通医书五种》,陆九芝、傅青主、戴天章著,秦伯未、林直清校定《世补齐医书全集》,江忍庵增批,林直清勘的《徐灵胎医书全集》等等,经方也因为这些历代名家的研究与发扬,才能流传至今,这些名家也因此而流芳百世。
每当想起唐朝名医孙思邀时,我就会发出会心的一笑,因为他是先写出《千金要方》一书,当时他以为这将是经典之作,数年之后他看到了汉朝张仲景所写的《伤寒杂病论》,大为惊讶于经方,于是将《千金要方》做了许多修正,也就是后来的《千金翼方》,足证历代名医都将经方视为唯一的最高指导原则,也就是说不知道使用经方的中医,是不配被称为中医的,更不配被称为名家或是国手,所以要发扬中医学,就必须发扬经方,唯经方才是真正能够代表我国的正统医学。
经方的辩症论治法,不但极其科学,治疗效果迅速,好处比西方医学不知超过多少,比方说西方医学制造出许多吓人的病名,许多病人一听到自己得到某种病后,当时就已然吓傻了,心慌焦虑随之而来,完全失去斗志,任由西医药与病魔的宰割,使得绝大多数的病人是因为西医药的过度治疗与心理的惊吓而死亡的,并不是因为病而死的。反观中医学的辨症法,中医学不立病名,是因为立病名,会让疾病的定义变为更狭隘,符合于老子所谓的名可名非常名,
中医学讲究同症同治,就是不受到病名的限制,立下病名对于病情非但是于事无补,有时病名立得过多,连西医自己都搅乱掉了,而西医认为不立病名是无法说服众人的,于是各种奇怪的病名充斥,试问西医师,那种病是被你们治好的呢,答案是没有一个病被他们真正的治好。而经方依据的辩症法则,只要医师使用得当,就可以很迅速的让病人恢复过来,无论医师是面对何种西医所谓的病,只要症状一样就可以使用同方来治疗,当病人只知道自己的症状,不知道自己的病名时,病人必然无惧于任何症状,在一开始与疾病作战时,病人的这种心理就已经胜利了,加上由训练精良的医师来施治,怎会治不好呢?
现在临床上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病人被西医制造的病名先吓住后,中医再动手治疗,也就是说中医尚未开始治病时,就已经先输一着,治疗上就倍增困难,中药什么药都有,就是没有大胆九,心理上的恐惧却往往是病人的致命伤所在,时常是无知胜于有知,这里的有知,指的是半个有知,如果是全有知,当然最好,但是病人怎么可能都是全知呢?
这次的人纪教学,将在金匮讲授完毕后全部结束,而我的临床经脸医案传承,将利用地纪来撰写,所有地纪中提出应用的处方都来自经方,所以我暂时不再另外写一本专门介绍我实际临床案例的书籍,可能以后有变化也不一定,但是目前尚无此打算,就请大家拭日以待地纪著作的完成。
漢唐中国倪海厦
05/20/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1篇 血分水分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2篇 防己茯苓汤方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3篇 桂枝加黄芪汤方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4篇 气分水分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5篇 黄疸病证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6篇 茵陈篙汤方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7篇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症(上)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48篇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症(下)
往期回看倪海厦系列课程
倪海厦_仲景心法传讲01
倪海厦_仲景心法传讲02
倪海厦_仲景心法传讲03
倪海厦_仲景心法传讲04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2讲-第5讲
倪海厦经络讲解第6集-第10集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11集-20集
倪海厦经络讲解第21讲—第30讲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31讲-第40讲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41讲-第49讲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50讲-第58讲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59讲-第66讲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67讲-第70讲
倪海厦经络详解第72讲-第80讲
倪海厦讲座八纲辩证之上部分(前10讲)
倪海厦讲座八纲辩证之下部分(后7讲)
倪海厦详解《神农本草经》之第1篇-第10篇
倪海厦详解《神农本草经》之第21-第30篇
倪海厦详解《神农本草经》之第31-第39篇
倪海厦精讲《伤寒论》第1篇-第10篇
倪海厦精讲《伤寒论》第11篇-第20篇
倪海厦精讲《伤寒论》第21篇-第30篇
倪海厦精讲《伤寒论》第31篇-第40篇
倪海厦精讲《伤寒论》第41篇-50篇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1-8篇
倪海厦精讲《金匮要略》第9篇-16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