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受伤类型之一[1],其致伤机制复杂,可造成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环境污染强和社会影响恶劣等[2]。胸部爆炸伤也是早期致死率最高的爆炸伤伤类之一[3],紧急救治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4]。但目前国内外均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的规范或指南,医院对其救治中的损害控制理念、救治流程和方案等缺乏科学的规范,导致整体的病死率高。鉴于此,年12月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全国27位胸外科和创伤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指南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制订《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对胸部爆炸伤分型、院前急救、院内紧急救治3个方面提出建议,以规范胸部爆炸伤的救治。1方法学本指南专家委员会经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排除与胸部爆炸伤不相关的文献。如果对同一篇文献的理解存在分歧,则扩大范围进行讨论直至专家委员会80%以上专家意见一致。1.1文献等级评定标准与推荐强度本指南采用的文献等级评定标准参考证据推荐分级[5]的评估、制订与评价方法,将证据质量分为4级。1级: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级: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3级: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4级:病例系列报告。推荐意见则根据证据质量、一致性、临床意义、普遍性及适用性等将推荐意见分为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D级(差)4级。其中A级推荐意见应来自1级水平的证据,所有研究结论一致,临床意义大,证据研究的样本人群与目标人群吻合,故该推荐意见可直接应用于各医疗行为;而B、C级推荐意见则在上述各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适用性受到限制;D级推荐意见无法应用于医疗行为。1.2文献检索过程1.2.1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纳入标准:(1)与胸部爆炸伤或胸部损伤急救或治疗相关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回顾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报告等;(2)检索时限为建库到年7月。文献排除标准:(1)索引目录;(2)非英语或汉语发表的论文;(3)在母语为非英语国家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且无法获得全文;(4)会议壁报、会议摘要、讲座、学位论文;(5)内容重复的论文。1.2.2文献纳入过程:从PubMed、MEDLINE、Elsevier、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和维普期刊数据库,以“explosioninjuries”“blastinjury”“thoracictrauma”“pre-hospitalemergency/pre-hospitalcare”“in-hospitalemergencymanagement”“medicalrescue”“emergencytreatment”“specializedtreatment”或“爆炸伤”“冲击伤”“胸部创伤”“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医学救援”“急救处理”“专科处理”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从建库到年12月31日。共检索中文文献篇,英文文献篇。以文献等级优先、同质文献优先及近15年内文献优先为原则,专家委员会通过对文献进行题目和摘要排除、全文排除、参考文献追踪,其中中文题目排除篇,摘要排除篇,全文排除篇;英文题目排除篇,摘要排除篇,全文排除篇。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3篇,英文文献67篇。2胸部爆炸伤分型为利于指导现场救援和紧急救治,根据致伤机制,将胸部爆炸伤分为5型,一型爆炸伤(也称冲击伤/爆震伤)、二型爆炸伤(也称投射物伤)、三型爆炸伤(包括坠落伤、撞击伤、挤压伤等)、四型爆炸伤(包括烧伤、原有疾病加重、心理创伤等)和五型爆炸伤(包括放射、化学或生物制剂等特殊添加物所致特殊损伤等)(推荐意见1)。推荐等级:B级。共纳入文献证据4项,其中1级证据1项[1],2级证据3项[6,7,8]。爆炸几乎可通过目前已知的所有机制致伤。年Zuckerman根据爆炸伤的致伤机制、范围等将胸部爆炸伤分为4种类型[1]。一型为高爆炸物爆炸瞬间产生的冲击波所致的特征性损伤,外轻里重,常累及听器、肺脏、胃肠道等充气空腔脏器。二型为投射物致伤,爆炸推动的原发或继发碎片;其杀伤半径远大于冲击波超压致伤半径。三型为冲击波将人抛起后撞到硬物或跌落地面,或建筑物倒塌压迫等导致的撞击伤和挤压伤等。四型为爆炸所引起的直接损伤或造成的原有疾病加重及心理创伤等。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第5型爆炸伤得到广泛认同,指由细菌、病毒、化学制剂或辐射等特定添加物对机体造成的损伤[6,7,8]。以上5型爆炸伤均易造成胸部损伤。3胸部爆炸伤院前急救3.1院前急救关键技术在早期救治胸部爆炸伤时应
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版
发布时间:2022-8-16 12:59:00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