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外伤性血胸 > 疾病病因 > 许叔微伤寒目闭证第七十七

许叔微伤寒目闭证第七十七

发布时间:2022-6-13 12:05:22   点击数:

伤寒目闭证第七十七

张金吾藏书志

宋白沙许叔微知可述。先列病证,后论治法,剖析颇精。是书诸家书目俱未著录,伏读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云:叔微书,属辞简雅,不谐于俗,故明以来,不甚传布。是则因传本稀少,故藏书家俱未之见欤?陈振孙曰:叔微有伤寒治法八十一篇,未知即此书否。

伤寒目闭证第七十七

李思顺得伤寒。恶寒发热,口中气热如火,不绝七八日矣,而目闭不肯开。予诊其脉,阴阳俱紧,是必汗之而复下之故也,此坏证矣!病家曰:一医于三日前汗之不愈,一医复下之,而目闭矣。遂投以小柴胡汤,五啜而愈。

论曰:或问“何以知其汗下而目闭?”予曰:“仲景称:‘伤寒发热,口中气勃勃然,头痛目黄,若下之则目闭。’又云:‘伤寒,脉阴阳俱紧,恶寒发热,目赤脉多,睛不慧。医复汗之,咽中伤。若复下,则两目闭。此坏证!’须小柴胡汤,调之愈。”

按:“坏病”之名,在《伤寒论》中见于两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关于“坏病”的具体含义,仲景未有明文,后世见仁见智,议论纷纷,如明·李梃将伤寒病邪未退,重感六淫疫气,以及太阳病误用汗吐下温针,病情不解者,统称为坏病,如《医学入门·外集卷三》云:“伤寒病邪未退,或重感寒,变为温疟;或重感风,变为风温;或再感湿热,变为温毒;或重感疫气,变为温疫。又太阳病三日,已汗吐下及温针不解者,此为坏病。但许多医家不同意此观点,如明·赵嗣真曰:“仲景论中所言坏病者,以太阳病误汗吐下后,虚烦结胸痞气,吐后内烦胀满等症是也。此正谓桂枝不中与;小柴胡症罢者,曷尝指异气之病,如活人书所谓异气为坏病之说乎?......仲景以为冬伤于寒,至春变为温病,温病未已,重遇于邪,变为温疟、风温、温毒、温疫,病未尝坏,故以变名之。一曰坏病,一曰变症,名目自是不同,可见异气非为坏病也。”清·吴谦论坏病证治,也只限于伤寒误治所致者,如《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辨坏病脉证并治篇》:“凡三阴三阳,若汗若吐若下若温针,火熏火熨火灸火劫等法致诸坏病者,有汗后亡阳眩晕振惕,魄汗不收,有下后虚中,结胸痞鞭,下利不止,有吐后烦乱腹满,有温针失血惊狂,甚至阳毒斑狂,阴躁欲死,神昏谵语,循衣摸床之类是也。”

医生都有误诊误治的可能,故临床上常见误用汗吐下温针等法导致病情恶化的情况,对此类不能按六经证治常法诊治的变证,仲师名之日“坏病”,示人病证重危,变化多端,需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21binyang.com/jbby/667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