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伤寒论》太阳病里面的结胸病不得不得先回顾《伤寒杂病论》,它历经一千七百年无数次传抄和竹简携带艰难,战火损毁,多有文句脱落残缺,编次颠倒等错误,在所难免。
汉-张仲景用毕生精力完成的《伤寒杂病论》共计一十六卷,一生十三次易其稿。这里要引清光绪桂林名医左盛德言:“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为一十三稿,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稿,与吾所藏者较期间阙如固多,编次亦不相类,……以此言之则坊问所刊者,不但非汉时之原稿,恐亦非叔和之原稿也。”
先看宋刻本,康平本,医方类聚本结胸病原文: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再看桂本原文:师曰: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也。
显而易见,桂本伤寒文句较为通顺。具体如下:
先看前半句“发于阳……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热入于里”,为病机病性,结于胸,是病位。且“发于阳”为病因,热为阳邪,也合拍。
后半句“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痞证多虚性寒性,故“病发于阴”。
“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也”。这句话值得注意,“误下故也”并非是错误攻下,应作“延误”,“迟误”,“耽误”看。意思可引申为“迟下”,即攻下较晚。实邪热入里成结胸,迟下故,才是原意。
由此整句原文应是:病发于阳,迟下之(误下之),热入于里,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早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误下故也。
南安-吴传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