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明确提出“瘀血”之名,并详尽地提出辨治方药者,就是张仲景。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内经》有关瘀血的论述,并在瘀血的证治上颇多创见。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了瘀血证治,以及治疗瘀血方剂,如抵当汤、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及当归芍药散等。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说:“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这一条详细地论述了瘀血的脉证,提出了“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的证候与瘀血证的关系,以及“腹不满,其人言我满”的特征性症状。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说:“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这一条是论述瘀血化热的脉证和治则。
《伤寒论》第条说:“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这一条说的就是瘀热互结而致发狂的证治。
《伤寒论》第条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这一条是论述瘀热互结于下焦而少腹急结,神识异常,小便自利,脉见沉涩的证治。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中说:“妇人怀娠,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说:“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这一条说的就是水盛血虚血瘀所致腹痛的证治。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坏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这一条说的是怀孕后瘀血积聚癥瘕的证治。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功能,其特点是祛邪以固本,下瘀不伤正,行水不伤阴,阴阳兼顾,气血并调。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说:“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这一条说的是产后瘀血内结腹痛的证治,为阳明热性血瘀里实证,以下瘀血汤攻下瘀热。
瘀血的治疗应分寒热
(ー)寒凝瘀血
瘀血大多本于寒,寒则血脉不通,寒则瘀血滞留。
如慢性久病患者,或久有瘀血证者,都有真阳亏损的病机,阳气亏虚则阴寒内盛,脏腑功能失衡,气血运行失畅,致使瘀血壅遏于经脉之内,或瘀积于脏腑组织器官而致重危疑难病证。
因而,辨治瘀血,应首重真阳,以温扶阳气而促通脉活血化。
温,是指温扶真阳以促进生命机能振奋,脏腑阴阳协调平衡。
通,就是疏通阳气,通畅气血,以温通阳气达到祛除阴寒血瘀等病邪的方法。
关于通阳,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中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这个元真,就是真阳,真阳是机体的动力,有温煦、推动、防御、气化的功能。真阳通畅则气血运行通畅,瘀血去而脏腑阴阳和调平衡。
关于温阳活血化瘀的经方,首推张仲景的四逆汤和通脉四逆汤,方中附子以其“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本经》)的功能,而有强力的活血通脉化瘀的作用。桂枝茯苓丸及当归芍药散也有良好的温通活血的作用。
(二)热性血瘀
也有阳明邪热煎熬而成瘀血者,即血热互结,如《伤寒论》的抵当汤、桃核承气汤及下瘀血汤等,这种热性血瘀的治疗大法就是攻下热邪而逐瘀血。
医案解析
闭经
王某,女,46岁。年8月16日初诊。
主诉:闭经4个月余。
病史: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近2年来,月经经常延后10余天,而且月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4个月前,月经一直没有再来,开始认为可能是进入了更年期,月经也该乱了,就没有刻意地去治疗。但月经几个月不来,愈加感到心烦焦虑,小腹部经常胀坠不适,不时疼痛。医院查彩超示:1.子宫内膜增厚;2.右附件囊性回声;3.盆腔积液。也服用过20多剂中药,没有明显疗效,求治。
刻诊:闭经,口渴不苦,心烦焦虑,易发脾气,小腹部胀坠不适,时胀痛,时轻时重。带下较多,色黄,质黏腻,纳可,眠差,无腹痛,无恶心干呕,大便干,二日一次,排便困难,小便稍黄,舌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脉弦,关尺沉实。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刻诊时血压:/85mmHg。
六经脉证解析:闭经,口渴,心烦焦虑,易发脾气,小腹部胀坠不适,时胀痛,带下色黄,大便干,小便稍黄,舌暗,苔黄,脉弦,关尺沉实,为阳明病,气血瘀滞,湿热下注。
带下,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腻,脉弦,关尺沉,为太阴水饮。
六经辨证:阳明病,兼夹瘀血、水饮。
病机:气滞血瘀,瘀热互结,湿热下注。
治疗:下瘀血汤合桂枝茯苓丸、枳实芍药散:生大黄15g(后下),桃仁20g,土元15g,桂枝15g,茯苓30g,丹皮15g,赤芍20g,枳壳20g,蜂蜜30g。4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患者述,药后月经仍然没来,但小腹部胀坠不适感减轻,心烦减轻,大便已通,一日一次。上方减生大黄为10g,继服4剂。
三诊:患者来电话说,这次服第二剂药后,月经已经来了,但量不大,有不少紫黯血块,小腹部胀坠不适明显减轻了,没有阵发性的胀痛感了。大便溏泄。嘱其停药观察,月经过后可来治疗带下。
六经方证病机辨治思路
该案患者平素性情即急躁易怒,又加之月经几个月不来,心情更加郁闷烦躁,这种恶性循环,加重了气机不畅和瘀血阻滞。
气郁日久化热,瘀热互结壅阻冲任而致胞脉不通等诸症。从脉证上辨,病机关键在于血瘀,所以,主方选用下瘀血汤攻逐血瘀。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中说:“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
下瘀血汤方证病机为瘀血内结。方中的大黄、桃仁和土元三味药都有强力攻逐瘀血的功能。
《本经》说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经》说桃仁:“味苦平。主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
《本经》说土元:“味咸寒。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癥瘕,破坚,下血闭。”
这三味药配伍,破除血闭瘀结、推陈致新的力量比较强大。
在该案中,患者还有气滞的病机,所以,合用枳实芍药散也在于通畅气机以助活血化瘀。
加蜂蜜是遵照下瘀血汤方后注中的要求。原方是三味药为末,炼蜜为丸以酒煎服。我们可以直接以原方水煎服,加蜂蜜。
这样用法,一是因为土元有小毒,可起缓和药性的作用;二是可以在大队寒凉药中起到顾护中气的作用。《本经》说蜂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气,诸惊痉痫,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
《金匮要略?妇人娠病脉证治》中说:“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证病机为营卫气血不和,瘀饮与热互结。功在调和营卫,祛瘀化饮,散结消癥,通脉活络。方中药物寒热并用,实际上是厥阴病的方子。在该案中治疗瘀饮与热互结,壅阻冲任而致胞脉不通的闭经,有协同作用。桂枝茯苓丸也能治疗带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