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外伤性血胸 > 疾病治疗 > 监测有道合并高出血风险和出血转化的缺

监测有道合并高出血风险和出血转化的缺

发布时间:2020-8-19 13:47:51   点击数: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监测有道丨颅脑创伤-神经重症周刊》第期,医院神经外科葛顺楠、李志红、祝刚、郭昊、杨晨、屈延带来的:合并高出血风险和出血转化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文末由中国神经外科重症管理协作组组长、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神经急重症专业组组长、“神外资讯中国颅脑创伤-神经重症专家组”委员魏俊吉教授作出精彩点评,欢迎观看、阅读。

课件展示

精彩点评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是脑卒中患者的重点和主要疾病群体,在内科治疗以及外科治疗(包括介入治疗)期间,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出血风险以及出血后的血压管理,其实这是个棘手的问题。出血后ICP会增高,血压低了脑灌注更不足;血压高了又会可能诱发新的出血。总的看来导致脑缺血患者颅内出血的因素不外乎:1)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还有的情况是药物使用问题,比如华法林的用量过多、监控INR不到位。2)外科手术减压或者相关支架植入、动脉取栓、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血压管理不稳定或者缺血再灌注等。

从相关的神经内科指南看,对于适合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治疗前推荐收缩压≤mmHg且舒张压≤mmHg。溶栓治疗后血压要求更严格一点,建议血压小于等于/mmHg,担心的就是过度突破后的出血问题。未溶栓治疗患者,不应在急性期强制降低血压,但是提出在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mmHg时应该适当降压。当然抗凝药物以及溶栓药物如阿替普酶等也增加了颅内出血的风险,但是目前尚没有可以把握的剂量和预判指标。

基于以上原因,就决定了扑朔迷离的血压管理目标设定,但是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如果已经发生了继发性出血的患者基准点很明确,不建议血压压制的太低,同时还要更多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21binyang.com/jbzil/370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