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外伤性血胸 > 疾病诊断 > 辨证不精,方不对证,用药夹杂,效方不效

辨证不精,方不对证,用药夹杂,效方不效

发布时间:2021-4-19 15:45:08   点击数:
北京有没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病史治疗经过:李某某,男,43岁,工人,自高处坠下,跌伤腰部而致腰痛,某医院外科诊为肾挫伤,腹后壁出血,用手术治疗,从腹部吸出血液多毫升,术中发现结节性肝硬化,脾脏肿大。术后腹部逐渐膨隆,满腹疼痛拒按,腹水征明显,疑为肝硬化腹水,或腹后壁出血未止,遂抽取腹水检查,发现为血性腹水,故又做第二次手术,抽出血性腹水毫升,术后补充人体蛋白,服利尿剂及保肝药物治疗月余,疼痛缓解,腹水消失出院。但未隔数日腹水又起,遂于来我院,诊为肝硬化腹水而收入中医内科治疗。

入院时证候:腹部膨隆,胀满疼痛拒按,食纳极差,面色晦暗,形瘦,目光无神,小便量少,色黄,全身微汗,四肢欠温,腹围75.5Cm,舌尖微红,苔薄微黄,少津液,脉细涩,心肺未见异征,血色素10.5克,红细胞万个/mm3,白总分正常范围,转氨酶单位,A/G=2.5:3.0.

辨证治疗经过:一诊:病以外伤出血为起因,复经二次手术创伤失血,气血双亏为病之本。但目前以腹满疼痛、拒按,面色晦暗为主症,当属标实,为瘀血内停之征。标本之间相比较以标实为急,故治当先去其实,拟活血化瘀为法。选血府逐瘀汤加味:

当归12克川芎6克赤芍15克生地6克甘草3克红花6克枳壳6克桔梗6克柴胡6克牛膝15克大黄6克土鳖12克穿山甲12克乳没各2克三七6克

上方连服六剂,未见病减,腹胀痛如前,腹围增至80Cm,并见腰胀痛,小便量极少,下肢肿至膝上,阴囊肿胀,精神更差,饮食不思,舌脉如前。

二诊:化瘀攻实,其病不减,腰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溏薄,当属脾肾阳虚,水饮停聚而肿胀,故拟温肾健脾为法,选方实脾饮加味:

黑附片24克(先煎一小时)茯苓18克白术18克干姜6克甘草3克草果仁6克厚朴12克木香10克木瓜10克腹皮12克枳壳12克黄连10克

服药六剂,病稳如磐石,诸证如前样。

三诊:遂改真武汤加砂仁、半夏,并加用双氢克尿塞50mg,氨苯蝶啶50mg,每日三次,服后尿量增加,五天后腹围减至72Cm,腹胀疼痛减轻,遂停用西药,继续使用真武汤加砂仁半夏治之,停药后小便即减,腹水复急剧增加,五天之内腹围又增至80Cm。

四诊:强制利水虽可减其水势,但人体气化功能未能恢复,故停药后水势急起。查患者腹满胀痛而胀过于痛,无嗳气,矢气之象,腹胀虽大,但叩之鼓音范围较大,此非尽属水积,当有气结相因。况时值炎暑而病者手足欠温,虽服用姜附等辛热之品而苔不增黄燥反变白苔,显系阳虚阴寒深伏,凝滞固结之故。拟温里阳、开肺郁、破阴寒、散结气、助气化之通达,方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合枳术丸:

桂枝10克甘草3克大枣6克生姜6克枳实10克白术15克麻黄6克细辛4克黑附片30克(先煎1小时)

服药之后小便立见增多,继进,小便量大增,并有微汗出,精神食欲亦日渐增加。服药10剂腹水消失。

五诊:遂以上方去麻黄加郁金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连续服用,直至病情稳定后出院。

总结辨析:本案治疗过程中有诸多有误之处。初议为瘀血内停,貌似有理,其实大谬不然。患者于四十天前有外伤出血史,仅能作为辨证参考,除此之外,毫无瘀血阻滞体征,完全没有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论治,仅仅凭主观臆想。肝脾血瘀之证必兼膨胀脉络怒胀,面色黯黑,头项胸臂有血痣,呈丝文状,手掌赤痕,唇色紫暗,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紫点瘀斑,脉涩等血脉瘀阻症。“青色主寒、主痛、主瘀、主惊风”;“黑色主寒、主痛、主水、主肾虚”;“黑而黯淡,为阳衰阴盛”。此患者面色晦暗,为肾阳虚内寒,水湿不化,影响气血流畅所致,乃因阳虚阴寒内盛,水湿内停,以水、气分为主,并非血分瘀血体征。腹部疼痛拒按,其疼痛性质似乎属实,但在腹部膨隆,胀满严重的情况下其痛不论是虚是实,均因胀满而拒按。此时患者本虚标实,其标在水而不在瘀。标症虽急,但本虚亦明显,理应标本同治。先去其标实的法则亦对于本病确实无效,而况其标在水在瘀已谬,故服血府逐瘀汤方后腹水增,下至阴囊肿胀,病情加重。二、三诊时接受前面的失误教训,以温肾健脾之实脾饮治疗,较为对证。但其化裁不得法,忽略了阳气通达方可使水湿得以气化布散,正如金匮所言“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且还加入苦寒之黄连10克,使温肾壮阳之黑附片不能显效。四、五诊时,重视了阳气通达乃水湿得以气化布散的根本前提,拟温里达表,破阴散结法治之,药中病机,立见其效,其取法于金匮“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体会:辨证求准,用药求精。治寒以热,治热以寒,非寒热错杂之证,不得寒热杂投。前人曰:“用药最忌夹杂,一方中有一、二味即难见功”。例“陈姓病温,壮热无汗,七日不食,口渴胸闷、咳嗽、头痛、脉数右甚于左,杭医定方用银翘、瓜蒌皮、牛蒡子、东桑叶、苦杏仁、黑山栀、象贝、竹叶、芦根,药皆中病,惜多羚羊角、枳壳二味,服一剂,病不减,胸口闷,热转甚。余为去羚羊角、枳壳,加淡豆豉、薄荷服一剂,汗出遍体,即身凉能食”。此病例和上案二议时用黄连的失误均可说明,前人“用药最忌夹杂”之言是很有道理的,正如叶氏所言“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此案值得引起医者处方用药时深思借鉴,故而录之以为诫。

版权声明:

1:本案非本人医案,仅供教学及临床参考。

2:本文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如对中医药感兴趣者,可直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21binyang.com/jbzdu/535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