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正确抢救方法被提上热搜
关于心脏骤停正确抢救方法
你需要了解哪些
据悉中国平均每年约有54.4万人猝死,而猝死主要原因是心脏骤停。研究表明90%以医院之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方法,尤其最初的4分钟是黄金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当救护车赶到时,往往已经超过4分钟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所以遇到有人晕倒,我们如何判断他是否为心脏骤停?正确的心肺复苏该怎么做?
如何预防“运动性猝死”?
意大利科学家曾总结了年-年职业运动员心血管病的筛查结果,发现提前筛查让运动员因心血管疾病猝死的数量下降了90%。
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40多个与运动猝死相关的基因突变,在发达国家,基因测试已经应用于不少职业运动员。
然而对普通人来说,大部分人没有条件做基因测试,可以做一些简单的问卷自我筛查(以下问卷由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推荐)
自我筛查问卷:
1、医生是否告诉你你有心脏病,并且只能参加医生推荐的体力活动?
2、当你参加体力活动时,是否感觉到胸痛?
3、自上个月以来,你是否在没有参加体力活动时发生过胸痛?
4、你是否曾因头晕跌倒或者失去知觉?
5、你是否有因体力活动变化而加重的骨或者关节疾病(例如腰背、膝关节、胯部)?
6、最近医生是否因为你的血压或者心脏问题给你开药?
7、你是否知道一些你不能进行体力活动的其他原因?·备注
上述问题,如果你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都不要贸然运动,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更为妥当。
如果全部答“否”,那么你可以开始运动,缓慢循序渐进的运动更安全,另外最好量一下血压确定你没有高血压。
猝死来临前的6个信号
猝死看似事发突然,实则有迹可循。当身体出现以下6种信号,需高度警惕猝死发生。
1、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
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休息后可缓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如果以前就有胸闷的症状,近期症状加重,说明以前稳定的斑块,随时可能发展为大的破损,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
2、心慌
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不会引发猝死,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
3、心跳过缓
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
心率小于50次,血压变低,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导致猝死。
4、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如果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非常警惕,尽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乏力,或伴有胸闷、水肿,应警惕猝死的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通常见于感冒1~2周后,出现疲乏、胸闷、乏力等症状,极易引起急性心衰。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卧床静养。
6、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
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单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稳、有踩棉花感,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
提醒:猝死在秋冬季节的发病率比春夏要高出20%左右,这和天气寒冷有很大的关系。寒冷是心脏疾病加重、恶性心血管疾病发作的外在因素之一,寒冷会引发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冠心病患者心肌供血不足,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万一,身边有人“猝死”怎么办?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60秒后患者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后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后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8分钟后进入“脑死亡”阶段,超过10分钟,大脑就会永久性死亡。
心肺复苏是在专业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延续患者生命最重要的方法。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是4分钟。如果在4分钟内做心肺复苏(简称CPR),约有60%的患者能被救活!但是,按压胸口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要做到规范操作,并不简单。
CPR具体步骤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按压频率至少-次/分2、胸骨下陷深度5-6㎝3、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4、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5、避免过度通气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内容来源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