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外伤性血胸 > 鉴别诊断 > 肝不好,血压高中医光平肝潜阳还不够,不要

肝不好,血压高中医光平肝潜阳还不够,不要

发布时间:2025/3/4 11:31:39   点击数:

刘大爷(化名)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有着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平日里长期服用着降压药,但时不时还是会出现血压控制不好的情况,刘大爷的女医院,想借助中医方法调理一下刘大爷的血压问题。

中医医生在详细询问刘大爷的病史以及症状后,又查看了刘大爷的舌象脉象等,告知刘大爷和他的女儿中医的治疗以“培土抑木,化痰祛湿”为主,刘大爷提出了疑问,平时经常听一些中医养生节目,专家都说降血压要“平肝潜阳”,难道血压也跟痰湿有关吗?

原本半信半疑的刘大爷在服用两周中药辅助治疗后,确实改善了不少,觉得全身上下轻松了不少,偶尔的头晕脑胀的情况也没有出现,食欲也增进了,血压控制也比之前趋于平稳。那么,高血压的出现,除了我们熟知的肝阳上亢以外,又为何会与痰湿有关呢?

痰湿为何也是高血压的“元凶”之一?

中医学理论认为,痰湿壅盛于经络清窍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中医大家朱丹溪就说过“百病皆由痰作祟”、“无痰不作眩”,就指出了痰是很多疑难病的“罪魁祸首”,尤其是诸如眩晕等病理症状的出现,跟痰湿的作乱都脱不了关系。

古代中医没有“高血压”这一说法,高血压的症状表现在中医理论中归属于“眩晕”、“风眩”、“头痛”、“肝风”等疾病范畴。

中医巨著《儒门事亲》中记载道:“头风眩晕,……皆胸中有宿痰之使然也”

意思是说这种头晕头痛的发作,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人体中停留的这些老痰、顽痰所导致的。

《太平圣惠方》中也记载了:“风与痰相结,上冲于头,则令头眩也”

这句话就基本阐释了高血压头晕不适的一个基本病理机制,痰湿具有黏腻、滞留的病理特点,就像一块顽固的“狗皮膏药”,使得人体所受内风或外风时与痰湿相互搏结,被具有上扬走窜特性的风邪带动上冲于头目清窍,就出现了头目晕眩、头重脚轻等症状表现。

那么,痰湿重合并成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会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我们了解中医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痰湿之所以会重,大多和后天之本脾胃有关,当脾胃功能受损或者饮食无节制,肥甘厚腻,都会导致痰湿在体内蓄积,时间一长就会在体内“郁久而化火”,湿热痰火引动肝阳,上亢于头目,加重肝阳上亢,导致头晕头痛、头重脚轻。

具体来讲,这部分高血压患者就会有以下表现:

头部感觉不清醒,视力模糊,眼前出现黑点或闪光。

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耳朵里有嗡嗡的声音。

睡觉不踏实,容易醒来,做很多梦。

喉咙感觉干燥,口里没有唾液,想喝水。

腰部和膝盖感觉酸痛,没有力气,站不住或走不动。

大便不爽,腹痛、腹泻甚至便秘,时常发生。

手心、足心、胸心等部位感觉发热,心情不安或急躁。

脸颊发红,出汗过多,尤其是在睡觉时。

这种高血压的特点是:

血压波动大: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难以控制。

低压特别高:低压是指舒张压,也就是心脏放松时的血压。低压过高说明血管阻力大,血液流动不畅。

低压和高压之间的差距比较小:差距是指脉压差,也就是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差距过小说明心脏的收缩力弱,血液输出量少。

这种高血压的体征有:

舌红少苔:舌头的颜色偏红,说明体内有热邪。舌苔的数量少,说明胃肠功能差。

脉细数:脉搏的感觉细弱,说明气血不足。脉搏的速度快,说明心跳加速。

如果说出现这些表现之后,有没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种肝阳上亢+痰湿重的情况呢?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1%

转载请注明:http://www.21binyang.com/jbzd/88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