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外伤性血胸 > 疾病病因 > 抢救室故事之创伤处理

抢救室故事之创伤处理

发布时间:2021-12-11 11:16:37   点击数:

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火器伤……等等等等,创伤是急诊科最常遇到的问题。有时只是轻微的局部伤口,但很多时候是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复合伤。创伤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及心肺骤停。

昨天接了个三轮车倾翻,从山崖十几米坠落的中年男性,就从他说一说创伤的早期处理。

病人来了,我们的初步评估包括ABCDE五个步骤:Airway气道评估和保护(必要时保持颈椎稳定)Breathing呼吸和通气评估(保持充足的氧合)Circulation循环评估(控制出血和保持足够的终末器官灌注)Disability伤残评估(进行基本的神经系统评估)Exposure暴露、环境控制(脱掉患者的衣服,寻找所有可能存在损伤的部位,同时防止低体温)

首先,我先看了病人,很幸运,他还是醒着的。于是问他叫什么名字,是怎么受伤的。患者清楚的告诉我这些信息,至少说明目前意识清楚,也具有发声和气道自我保护能力(指能够自行清除口咽部异物等,避免窒息),同时观察面部、颈部、胸部和腹部没有呼吸困难的征象,所以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确定了气道开放后,我们需要评估氧合和通气是否充分。听诊呼吸音很重要,可以帮助判断有没有气胸血胸等,这个患者这部分也没问题,不然的话,我们要看看是哪的问题,需不需要做胸腔闭式引流之类的。气道和呼吸都稳定,我们再来看循环。我们没有看到明显的外出血,最简单的初步判断是触诊颈动脉搏动或股动脉搏动,而且血压也正常,暂时认为循环完好。当然,抢救室常规要建立外周静脉通路,甚至备血。上面几项确认了,就来到神经系统,主要看意识水平(Glasgow昏迷评分)、瞳孔大小和反射、运动和感觉功能。患者的意识水平好,主要是左下肢运动障碍,皮温降低,左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估计是骨折伤到血管,先固定,叫骨科急会诊,之后进一步检查。最后确保整个身体暴露检查,去掉衣物等,避免损伤的漏诊。

上面的过程很简单,是初步评估,是非常紧急的处理和干预。我们看到这个患者初步评估下来至少生命体征是平稳的,于是来更详细的二次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体格检查和有针对性的诊断性检查。

在创伤的病史采集中,了解如何受伤非常重要。损伤机制相关信息就像密室逃脱里的线索提示,能给我们提供通关的方向。比如这个患者说自己是坠落伤,那就要了解坠落的高度,身体着地部位,对重点检查部位有个倾向。还要了解既往病史、用药史、过敏史、输血史等。患者人到中年,重点询问了有无阿司匹林用药史,因为会增加内出血的风险,这个患者蛮好的,既往史单纯,也没有啥合并症,接下来的手术就安全多了。体格检查的时候,视触诊头面部和颈部,看看是否有压痛、出血和变形,鼓室积血提示颅底骨折(耳后和眶周的瘀斑也提示,但通常24小时后才出现);胸部重点视触诊胸骨和锁骨,同时全面听诊,补充初步评估没发现的小量气胸、血胸、心包积液等;腹部看看有无撕裂伤、挫伤和瘀斑,有无压痛和肌强直,车祸的看看有无安全带征,反跳痛、腹部膨隆和腹肌紧张都提示腹腔内损伤;四肢要全面视触诊,有无压痛、变形和关节活动度减少,评估神经血管状态,固定任何疑似骨折的区域,看看有无开放性损伤,有无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盆有无瘀斑或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时随访意识水平,并详细评估四肢的感觉运动功能;怀疑尿道或直肠损伤时要做个直肠指检。病史和体格检查都提示我们这是一个骨折患者,急在左下肢血运不太好,不知道能不能保住。

在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同时,入院时做的血检结果也陆续回来,总体平稳,这时候骨科医生也到了,指导我开了系列检查:全身CT平扫(头部、胸部、全腹部),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双下肢CT血管造影(CTA),膝关节X线。然后我就跟着病人去跑检查,在CTA做完后马上和骨科联系,他们看图像判断能不能保肢,和家属谈知情同意,安排手术。所有检查做完我也回到抢救室开入院证,家属办理,然后转入骨科进一步处理。总之抢救室就是这样一个分流站,稳定生命体征、完善相关检查,然后把病人都分配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也不知道患者的后续,希望不用截肢吧。

许珮玮

赞不赞赏不要紧,喜欢点个在看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21binyang.com/jbby/624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