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ICH)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约10–30/10万人,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脑出血的原因很多,80%左右是由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小血管病变,其次是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瘤卒中等引起。常在白天活动中发病,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对于最常见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内容:
1、高血压脑出血的危害: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脑实质内血进入脑实质内,造成对脑组织撕裂和压迫的损伤,随着密闭颅容积增多、颅压增高和凝血作用,出血在一定范围内会自行停止,形成一定体积的血肿,随后造成继发性脑损伤。根据出血速度、出血量大小、出血位置造成不同轻重的脑损伤,它的致残致死率非常高,如果抢救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吞咽障碍,甚至植物状态等后遗症。
2、脑出血致残致死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脑出血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血肿本身造成神经元、胶质细胞的直接撕裂性破坏和机械性压迫,并在封闭的颅内产生占位效应;同时继发产生脑缺血;进一步可致谷氨酸释放、钙内流,线粒体衰竭;钠潴留,细胞毒性水肿,坏死;凝血酶、亚铁离子、氧化血红素(血肿分解产物),造成小胶质细胞激活,自由基和炎性因子大量释放,瀑式反应,最后造成血管源性水肿;出血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突发或迟发性脑积水。
3、发生脑出血怎么办?
高血压病人一旦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吐字不清甚至昏迷、大小便失禁,首先考虑脑出血。首先让患者平静,头歪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道引起窒息。尽快拨打去就近有CT的医院明确脑出血的诊断,进行有效治疗。
4、脑出血如何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首要原则是保持安静、调控血压、控制出血,根据情况,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护理,预防及防止各种颅内及全身并发症。其中最重要的是血压的管理,因为它是控制出血和再出血的关键点。少量出血,采取非手术治疗;出血量大影响生存质量或者危及生命的采取手术治疗。
5、脑出血外科治疗有哪些?
目前手术治疗采用的原则,主要目标在于及时清除血肿、解除脑压迫、缓解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挽救患者生命,并尽可能降低由血肿压迫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残废。脑出血手术方式有很多,包括传统开瓣血肿清除、小骨窗血肿清除,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定向置管血肿引流术,其中定向血肿置管血肿引流术是由立体定向颅内置管抽吸血肿+抗凝血纤溶剂组成,是目前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的一种疗效好、科学安全手术方式。相对而言,手术治疗方式更适合小脑出血伴神经功能恶化、脑干受压和/或脑室梗阻致脑积水者;
6、脑出血手术时间窗如何掌握?
脑出血治疗也强调一个“早”字,越早干预,对继发性损伤的干预越大,效果可能更大。但是否是越早越好呢?目前专家认为不是这样,因为脑出血在一段时间内是不稳定的,再出血是手术最大的风险。研究表明脑出血不是在瞬间出现的,是点事件;而认为它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增大的过程,是段事件或称之为过程出血。止血机制主要有两条途径:凝血途径激活和血肿机械填塞。当一个诱因(血压增高因素)作用于一个基础病变上时,产生了脑出血,之后逐渐扩大;在扩大过程中止血机制激活(凝血途径激活和血肿机械填塞),当到达一定程度时,血肿稳定。目前研究认为血肿扩大通常发生在发病起始的3-6小时(80%),也可发生于12小时内。再出血的因素很多,目前认为主要包括:基础病变、血压过高、急骤过度脱水治疗、病前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破入脑室,形成内引流者。而一般认为72小时内病变还处于急性期,继发损伤还没有完全启动,而72小时后再干预可能不利于脑神经的恢复。因此脑出血手术是有时间窗的,一般认为脑出血超急性期为6小时以内,72小时以内为急性期。目前清除血肿术最好在超急性期与急性期之间,也就是出血6小时后,72小时内。或者更保守些是12小时~24小时之间。对于脑疝与脑疝前期病人,要强调更早期干预。
7、脑出血什么时候做康复?
因脑出血病人多有基础病,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其疗效,其中脑出血的早期康复与治疗,起到了相互补充。%的脑实质出血患者都可能残留有后遗症。目前康复强调要早期介入,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保证生命体征稳定情况下,尤其是保证血压平稳的情况下,尽早开展。康复强度应该是个体化的,应该是科学评估后制定出来的,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8、如何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对于脑出血,除了急性期治疗外,更应强调预防,健康管理。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主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液动力学改变及高脂血症等有针对性地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严格控制血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关键,对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在医生指导下要完成脑血管的检查。
更多患教文章请长按下图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多少钱啊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个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