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自己身上的一种疾病。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及时进行手术干预,是取得良好疗效的主要手段。但与此同时,人体的肺组织一旦受损,是无法再生的,肺功能无可避免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这就让我们面临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放任不处理会养虎为患,另一方面手术切除又会影响到肺功能,进而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患者对此感到极度担忧,他们害怕手术会影响到肺功能,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在手术后会出现呼吸困难、需要长期使用呼吸机等。
因此,在切除肺结节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肺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术后康复、营养补充以及合理运动,每个环节都应认真对待。
一、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是保护肺功能的重要环节。
1、患者一般状况的评估。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基础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等。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手术的难度和术后恢复情况。
2、心肺功能测试与风险评估。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肺通气功能、弥散功能、气道反应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同时,根据心肺功能测试的结果,医生可以评估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和术后康复的能力,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呼吸锻炼,提高术后肺功能康复的效果,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手术计划和术后康复方案。
3、术前心肺功能锻炼,包括慢跑或者爬楼锻炼,有利于提前调动心肺功能储备达到术后更好康复的效果。吸烟者,术前需要戒烟2周以上;有咳嗽咳痰的需抗感染、化痰、舒张支气管等治疗。
二、在肺结节切除过程中,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也不同。
1. 肺叶切除术:是目前肺癌标准的根治性手术方式,在切除一个标准肺叶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适用于绝大部分的肺癌患者。
2. 肺段切除术:是介于肺叶切除与肺楔形切除之间,在楔形切除的基础上增加了淋巴结的清扫,正常人是有5个肺叶,18个肺段。那么肺段切除是根据病灶所在部位,而进行的一种解剖式的切除,所切除的肺组织比肺叶少,对肺功能的影响也小于肺叶切除。适用于磨玻璃结节长径小于3cm、肺转移瘤以及肺功能较差患者。
3. 肺楔形切除术:实际上是距结节的边缘2-3cm以外进行的一个肺组织切除,类似于一个三角形的楔形。切除的范围一般是小于肺段切除,对肺功能的影响小。一般适应于:良性病变、肺结节<2cm、肺转移瘤以及肺功能较差患者。
不同范围的肺切除手术有人因担心术后复发希望多切掉一些肺组织,事实上过多地切除正常肺组织并不能提高疗效,相反会损害更多的肺功能,万一以后再需手术就会因为肺组织太少而丧失手术机会。这就需要我们在术前和手术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根据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占比以及淋巴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切除范围,这是保护肺功能最主要的一步;
2、术前根据情况选择进行穿刺定位或者三维立体(3-D)重建,有利于术中准确判断切除部位和规划切除范围;
3、对于多发的肺结节,不一定要追求一次把所有的结节全部切除干净,对于那些位置比较深、手术切除可能会带来较大肺损伤的结节,可以考虑手术联合射频消融的办法进行处理;
4,双侧肺同时进行手术会在短时间带来肺功能的严重损害,大大增加手术后康复的风险,除非身体特别好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双侧肺同时进行手术;
5、尽量选择微创比如单孔胸腔镜的方式进行手术,减少对胸壁肌肉的损伤,更有利于肺功能恢复;
6、术后尽量让血性胸水引流干净,等胸水颜色变淡之后再拔胸管,以减少过重的胸膜反应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同时,不建议手术后不放置胸管引流的处理方式,这是一种为了追求眼前舒适而把自己置身于未知风险中的短视做法。
三、术后肺功能康复治疗在手术后,患者需要立即进行肺功能康复治疗,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首先,需要进行术后疼痛管理,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疼痛会导致患者呼吸幅度减小,影响肺功能的恢复。因此,医生一般会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如使用镇痛泵、镇痛药物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这个过程中不用担心止痛药成瘾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止痛药是不容易成瘾的。
同时,医生还需要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手术后,患者的肺组织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肺不张等问题。因此,医生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等措施,以预防肺部感染和促进肺复张。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和康复训练,包括吹气球、深呼吸或者借助呼吸锻炼器进行锻炼,以促进肺的尽快完全复张,这一点在拔除胸腔引流管之前尤其重要。
此外,在手术后,患者需要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肺部排痰。对于合并有严重肺气肿等的患者,还可以通过间断吸氧等措施,缓解气短胸闷症状。
四、营养和锻炼良好的营养状态和适当的锻炼对于肺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促进肺部组织的修复以及胸腔积液吸收。
一般术后1-2周即可开始适度的锻炼,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早的竞技性运动,以免影响术后恢复。
心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肺结节切除后的肺功能恢复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方案,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必须戒烟和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同时,患者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并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生活习惯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五、医生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切除的肺段、肺叶能不能再生?
答案是:不能!肺组织是无法再生的!
但是,患者也不必过度担心,机体有一个代偿的机制,可以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他器官代偿发病器官损失的功能。就好比盲人的听觉以及触觉都比正常人灵敏。同样的道理,肺组织切除了一部分,剩下的肺组织就会适当过度膨胀,把切除肺组织后留下的缺损空间进行填补,同时也补偿部分损失的肺功能。
根据一篇对肺叶切除手术以后肺功能进行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半年内的恢复速度是最快的,用力肺活量从2周的64.1%直接恢复到81.6%。术后半年以后,恢复程度则不大,用力肺活量仅仅从81.6%恢复到82.7%。说明肺手术半年内,肺功能大部分已经恢复,而后面恢复提高程度就很小了。这也提示我们,术后半年内的肺功能康复锻炼非常重要,过了这个黄金时期再想通过锻炼来恢复肺功能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总之,在肺结节切除过程中,保护肺功能至关重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完善的术前全面评估、术后肺功能康复以及长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肺部保健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既根除了肺结节,又充分保护肺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