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出自:
警惕脑外伤潜伏的杀手——迟发性颅内血肿
11月2日晚7时,“砰”的一声巨响,一辆摩托车与小汽车撞在了一起。坐在摩托车后座的26岁的袁女士下意识的抱紧了六个月的儿子,接着袁女士感觉自己飞了出去,摔在路边,当即人事不知。2分钟后,袁女士醒来,顾不上头痛和头部流血的伤口,赶紧查看自己的宝贝,万幸的是宝贝毫发无损,还在自己的怀抱睡得正香呢!
旁观的路人赶紧拨打了急救电话,袁女士被医院神经外科治疗。随后袁女士的爱人、父母和医院,心急如焚的家人立马找医生询问病情。“袁女士现在神志清楚,头颅CT见右侧颞叶少许脑组织挫伤,无明显脑内血肿。暂无手术指征。”主管医生段良华、科主任郑志副主任医师的话立马让家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但根据袁女士的受伤方式,有可能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若出血量大,可能行开颅手术。”可郑志副主任医师接下来的话又让家人的心悬了起来,也暗暗不解:“现在明明没有颅内血肿,医院治疗,怎么会再出现颅内血肿呢?”
住院5小时后,袁女士陷入了沉睡,家人认为疼痛减轻了,睡着了是好事。可高度负责的、敏锐的值班医师和护士发觉不对,赶紧给袁女士做了急诊头颅CT:发现左颞顶部硬膜外血肿,量达40毫升。已有急诊手术指征。尽管是凌晨3点,但神经外科主任郑志副主任医师很快组织科室人员及麻醉科、手术室给袁女士行了急诊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手术。因为手术及时,术后仅半小时,袁女士就清醒了过来,而且没有任何语言、肢体障碍。住院一月,袁女士很快就痊愈出院了。
袁女士的父母非常感慨:女儿很不幸运出了车祸,但又很辛运碰医院神经外科医师和护士!女儿做了开颅手术,没有一点后遗症。但袁女士的父母感谢医师的同时仍有困惑不解:“女儿入院时明明没有颅内血肿,但5小时后却出现了大量颅内出血?是医师没精心治疗吗?”
神经外科主任郑志副主任医师马上给他们答疑解惑:袁女士这是碰上了号称脑外伤潜伏的“杀手”——迟发性颅内血肿。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是指头部创伤后,首次头部CT检查未发现脑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查始出现脑内血肿者;或于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脑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硬膜外、硬膜下、脑内及脑室内。以脑内、硬膜外多见,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少见。近年来颅脑外伤病人有30%左右出现了迟发性脑内血肿(DTIH)。发生原因是:
1、创伤后脑组织学改变是主要因素,组织学改变包括脑挫裂伤、血管痉挛、外伤性动脉瘤
2、外伤后脑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是促发因素:如伤后出现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减压脑实质内压力降低;静脉压升高;低血压低血氧症致脑缺血;损伤区释放酸性副产物使血管软化,扩张坏死,血管破裂所致
3、颅内压动力学的改变: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伤后未及时出现血肿的原因:主要与脑水肿、高颅压及原有的颅内压发挥填塞效应有关
郑主任强调:因迟发性颅内血肿在首次CT检查无发现,很多患者误以为万事大吉,根本不愿住院观察,昏迷后又误以为睡着了。等发现呼唤不醒时已为时已晚,常常耽误治疗,影响预后。故称为脑外伤潜伏的“杀手”。郑主任曾碰见一位湘潭患者,晚上工地会餐喝酒后摔伤头部,到医院查头部CT后见无异常不听医师留观意见就回家睡觉了。等工友第二天发现患者仍医院,查CT后见颅内出血量已达毫升,双瞳孔已经散大。可想而知手术后效果很差,成了植物人。郑志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若有头部外伤,尽管首次头部CT无异常,也要遵医嘱住院或复查头部CT。若伤后出现昏睡、呼唤不醒时应及时就医,严防迟发性颅内血肿。
原文阅读:警惕脑外伤潜伏的杀手——迟发性颅内血肿颅脑多模态监护参数“新成员”—扰动系数,在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第一时间预警颅内是否出现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提供更多手术指征,指导早期干预。
扰动系数提示高阻抗异常,可能存在血肿或肿物,并与其体积正相关。
扰动系数提示低阻抗异常,可能存在水肿或积水,并与其体积负相关。
扰动系数能实时检测血肿、肿瘤、水肿、积水等颅内病变性质及发展趋势。
赞赏